首页<<教育装备
常战之师未必善战

更新时间:2012-2-26


有人认为,战争可以激发官兵的勇敢精神、增加士兵的战斗经验、促使军队的谋略水平和组织形式不断提升;而和平则会消磨官兵的战斗意志、降低人员的作战士气、致使军队遭受经验缺乏和官僚作风的困扰。由此,他们相信,如果一支军队经常参加战争、常年处于战场环境,就肯定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反之,如果长期脱离战场,其作战能力就必然值得怀疑。

  然而,纵览战史也会发现,这种看法又未必正确。清末民初,身处动荡环境的中国军队战争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其作战能力和建设水平却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20世纪70年代,深陷越战泥淖的美军不但没有因此变得更为善战,反而受到纪律松散和士气低落的严重困扰,战斗力日益低下。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些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冲突不断,但是其军队却离现代战争的要求越来越远。

  实际上,战争经验不但不是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灵丹妙药”,反而可能不利于战斗力的生成。这是因为,在军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当前的战争中,就必然会减少用在装备建设、战术研究和教育训练等方面的资源,使军队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和编制体制无法得到及时革新,从而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

  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的今天,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更加依赖于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战略战术、作战理论的创新,而非不断重复的战斗经验。一支军队如果长期在动荡的环境中疲于奔命,就不可能在研发、试验、训练、演习和检验等环节上投入足够的资源,就不可能使军队的建设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美军上将欧文斯认为,正是因为从越战的泥淖中脱离出来,美军才在80年代催生了军事变革和战斗力的提高,进而得以在90年代的海湾战场上大出风头。

  在新的形势下,认清这一点的意义在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和武器装备杀伤效能的不断增大,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将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希望寄托于“打一仗”的想法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这种情况下,我军必须树立以“少战”甚至“不战”而实现“善战”的理念,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军队在信息化“转型”中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积极建设高水平作战实验室,提高战场模拟和仿真水平,通过近似实战的训练和演习提高打赢现代战争的本领。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咨询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9693617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