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外语教育不应“很学术”应培养外向型人才 |
所属分类:教育时评 点击次数:1次 更新时间:2010-12-11 14:56:20 |
|
中国外语教育“很学术”,文学味较浓,对国际时事的关注度不足。近日第二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举行。教育部、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外语院校专家共同为外语院校发展把脉。
语言推广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是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表示,要在未来十年内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外语院校应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着重培养外向型人才。 据了解,自1998年以来,大学生数量增长了6倍,但老师的数量才增长了2倍。学术储备不足,外向型人才较为缺乏。而且不少外语院校的课程设计“文学味”较浓,与国际问题相结合的课程和研究相对较少,这是外向型人才紧缺的重要因素。 张东刚表示,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应与实际相结合,应多研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课题,对当今国际问题的研究进行全面覆盖,不应只停留在纯学术领域上。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英语(论坛)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只有文学、翻译、语言学等几个方向。不少学生表示,研究的方向往往局限于对英美文学、语言结构、文字翻译等领域,与当今社会结合度并不大。 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建议,大学教授应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术积极性,突破老一套教学模式,多成立一些与国际化问题相关的研究机构,让国际社会听到来自中国学者的声音。 此外,促进海外学术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优秀学术人才是未来外语院校的一大工作。目前,西方有很多研究汉语的专家,但是中国研究西方的学者却很少。一方面是因为外向型人才的短缺,一方面是因为与海外学术交流合作尚不普遍。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而对外汉语成为一大热门专业。截至2009年,全球已建立320所孔子学院和3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达22万人。张东刚认为,这是未来外语院校增加与海外学术交流合作的一条道路。“文化是和而不同的,走出去并不代表已面向国际,只有让别人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学者的声音才会更加响亮。” |
山东招生咨询网(www.sdzs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