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今天在上海召开高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
李卫红指出,自马克思主义上世纪传入我国以来,我党所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回顾党近90年的奋斗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全过程,贯穿了我们党加强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标志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新高度。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化有着优良传统,代代有名篇佳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人和社会大众。
李卫红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以良好的学风和文风,自觉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主题,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普及;关注现实生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以人文交流作为大学新使命,为跨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她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待、科学分析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李卫红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面向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面向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适合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面向国际,将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要科学规划,将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切实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到实处。
三要创新手段,进一步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的途径和方式,使大众化、普及化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声有色,不断增强感召力与实效性,真正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四要改进评价,为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五要坚持导向,防止变质变味,走向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防止运动式、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须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先后进行交流发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70多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