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干什么去?”“看话剧,黑白剧社的《赵氏孤儿》!”这大概是近日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重复率最高的对话。
抢票、做假票、抢黄牛票,大学生自演的话剧眼下真是一票难求。浙大黑白剧社是浙江高校内最老牌、最有名的话剧社,核心成员有二三十名,每年招人时都要通过学生面试、老师面试、现场表演等层层筛选。通常每年排三场戏,其中一部是“翻拍”经典剧作,两部是自己创作的,然后在各校区巡回演出十几场。 12月23日晚上的话剧《赵氏孤儿》总共有1100张门票,原本准备卖三天,结果第一天就卖了900张! 当天晚上17:40,距离话剧开演还有一个多小时,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小剧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星星点点的雨伞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话剧是不规定座位的,所以要早点来等进场,可以占个好位置。”排在第一位、晚上5点就到达小剧场的李颖一边看书,一边啃着面包回答。 同样的场景也在浙大城市学院等学校上演。新版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大热北京,而就在前两个星期,城市学院声屏剧社自己排的话剧《恋爱的犀牛》也上演了,而火爆程度不亚于“正版”。 演出前几天,浙大城市学院的百度贴吧已经到处是求票的帖子,演出当天同样是从晚上5点半左右,队伍已经从二楼剧场门口排到了一楼。大门口甚至还出现了“ 黄牛票”,两元一张的票价被炒到五元甚至更高。而门口检票的同学透露说,他们还收到了十几张假票,是学生自己去彩印店打印的“伪版”门票。 这不是一部戏暂时的热闹。据浙大城市学院学生说,《恋爱的犀牛》在城市学院已经有三拨不同的学生演过了,每次都很火。浙大的黑白剧社一年要演出十几场,场场爆满,“《辛蒂蕾拉》、《迷城》、《良辰美景》、《恋爱中的犀牛》……”刘彦一口气就报出了好几场。 曾几何时,话剧在校园里是沉寂的艺术。可现在,话剧在大学里是一种时尚,潮人必备。浙大城市学院徐娴老师说,她是2005年被浙大城市学院“请”进学校的,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现在是声屏剧社的指导老师。“我印象中2006年开始,话剧渐渐在高校里热起来,当时话剧在社会上也开始走热了,比如经典的《暗恋桃花源》,大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感染。 就在排队等候看《赵氏孤儿》的学生中,记者随机采访,问他们为什么会来看话剧,听到了这些答案: 好奇??发现话剧突然成了一种潮流,就想去看看话剧“到底长什么样”。结果看了《暗恋桃花源》,发现很有趣,今年一听说又排了新的话剧便立刻追着去看了。 看同学??“好玩吧,因为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的人在表演,学生话剧都是学生自己演的,我认识的那个同学原来看起来木木的,一上舞台居然可以演得这么生动!” 电影票太贵??“现在的电影太贵,国产片一般50元。但是像黑白剧社的话剧才2元一张票,赶巧的时候是免费的,是很廉价的享受。” 方便的娱乐??“对我们来说,有趣的娱乐活动太少。虽然西溪已经是市中心地带了,但我们还是不太愿意走出校门去,所以身边的娱乐成了大家的关注焦点。”(通讯员 费艳秋 本报实习生 许燕 本报记者 俞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