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吃、不愁穿,应该是最幸福的了,但是父母重视了孩子的物质营养,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营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不够,当孩子出现一些小问题时捕捉不够敏锐,当小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就会产生心结(思想负担),心结化解不了最后演变成心理问题,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纠正,会导致心理疾病,很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特别关注:12岁少年只和女生玩 明明是个12岁的小男孩,却只喜欢和女生玩耍,排斥男同学,整天泡在女生堆里,喜欢具有女性特质的东西,性格上隐隐的有种女性化的倾向。明明的爸爸因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一天到晚在应酬或者加班,每天回家都很晚,很少和明明见面,明明从小就和妈妈在一起,不愿意和父亲交流,和妈妈的关系倒是很融洽。表面上看明明的家庭是健全的,但是对孩子的陪护却主要是由妈妈完成的,明明缺少父性或者同性间的关注和交流,影响到了明明的性格,再加上个体因素的存在,如果不及时纠正,以后严重的话可能会在性别取向上发生障碍。 成因综述:父母教育有误区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或许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只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给他们大把的零花钱,就以为孩子会很快乐;很少陪伴孩子,为了生计拼命工作,几天和孩子见不了一面,他们的眼中只有工作和事业,当他们拎起包匆忙去上班,却未发现那扇虚掩的门后留下的却是一颗孤独敏感的心;或者他们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留在寄宿制学校。不管是“周末父母”还是“隔代溺爱”,父母以为很爱很爱孩子,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缺少双亲“成长陪伴”并且正处于生理、心理飞跃发育期的孩子,在独自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时,当问题得不到解决出现思想负担后,就埋下了恶化为心理问题的隐患。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父母很少陪伴孩子,长期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省委党校理论与实践教研中心心理专家安宇老师将这些儿童称为“准留守儿童”。安老师首次在全国提出这个概念,以期待社会的关注。 专家分析:青春期孩子最易犯心病 安宇老师接触到的一些病例中,家长反映孩子们大都有以下反常表现行为:1。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处处与父母闹对立;2。孩子经常说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似乎很重,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病;3。有些孩子一到学校就会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只要离开这个特定环境,一切又会恢复正常…… 安老师说,孩子一旦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因为孩子已经生病了! 安老师分析认为,青春期是孩子人格形成和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的敏感时期,最易产生心理问题。当心理基因和外界负性事件的发生都产生了作用时,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城市“准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陪伴,往往会出现性格不健全、思维模式单一及个性不明显等问题,问题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在性别取向上发生障碍。 采访后记:教育孩子是父母真正的事业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父母者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若能将教育孩子的事业做好,父母一辈子都会感到欣慰;如果做不好,即便有再丰富的物质条件,父母也会感到后悔和懊恼。其实,亲子关系的不健全对孩子人格的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影响深远这是学校教育绝对无法替代的,也是祖辈教育难以弥补的。安老师提醒家长,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要细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待孩子要有个正确的教育方式,多跟孩子交流,使孩子在成长阶段不缺少“成长陪伴”,不做“准留守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