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80后”占56.7%,“70后”占28.6%),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本次调查显示,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中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89.6%公众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什么信号?那就是政府承担的教育责任和公共责任,真的应该延伸到幼儿教育阶段了。这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阻止的社会共识,成为绝大多数都赞同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成为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育发展应该顺应这种大势所趋。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常态理念,人们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像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样,重视幼儿教育,将教育信仰、教育理念融化到幼儿教育中,这意味着对办学环境、理念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幼儿教育的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行政领导对幼儿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认为幼儿教育不外乎就是领着孩子“玩一玩”,“又不考核升学率”。正是有了这种思想轻视和心不在焉,幼儿教育的投资和重视,总显得有点懈怠。除了极个别的公立幼儿园能享受财政拨款,更多幼儿教育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整个幼儿教育良莠不齐,才导致优质幼儿园人满为患,才导致幼儿教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教育”,形成了“孩子上得起小学,上得起中学,却上不起幼儿园”的怪现状。
据报道,“1979年,我国托幼机构均由财政支持,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制,企业园、街道园、公办园也纷纷改制成民办园,并大量消失。财政则开始向少数公办园倾斜。也正是在这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托幼的公益性在渐行渐远”。也就是说,我们曾经将幼儿园的公益性做得非常好,只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才不小心扔掉了这个公益性。况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法德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国家财政以各种形式予以支持”。也就是说,无论是和过去,还是和国际相比,眼下的“入园难”现状都是一种“历史倒退”啊。
群众的呼声是最值得重视的民意,为了真正解决“入园难”,各级政府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义务性,将之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从财政、师资、土地和政策等方面提供积极支持,为“入园难”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和政策活力,早日解决“入园难”。(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