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时评 > 教育时评
年底评优,这事不简单

更新时间:2017-2-16 10:52:35


临近年底,“评优”成了大家关心的热频词汇。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32%的人认为评优有可能会助长校园内的官僚作风,容易造成领导“一言堂”;24%的人认为,这会对老师间融洽和谐的氛围造成一定影响。年底评优如何让老师们满意,是教育管理者不容忽视的一项课题。

评优考验教育人良知与智慧

汤勇

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价值追求,“均”的意思就是公平与公正。由于一些学校在评选中往往存在领导说了算、评选标准不科学、评选方式不恰当、评选过程不透明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老师对评优评先存在质疑和反感。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优评先机制,让评出的优秀与先进名符其实、望之所归,能够让大家心服口服。

首先,应该构建多维评选标准。当下很多学校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并唯此是从,作为优秀与先进评选的唯一依据和绝对考量,“成王败寇”、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这不仅不能评出真正的优秀与先进,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样导向下去,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赢得优秀与先进的称号,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完全有可能盲目攀比、相互嫉妒,难免不去讨好领导、搞勾兑、拉人际关系。教育不是获得一时的分数,教育的一切指向是人,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综合、多维、系统的的评选标准,力求从教师的学术素养、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努力程度、专业品质、教学业绩等层面作出全面评价。

其次,应该完善评选方式。教师优秀不优秀、先进不先进,评价权应该属于其他教职工、家长和学生。优秀与先进的评选应该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从而避免校长的“一言堂”和学校领导班子内定以及评价中的情绪化、片面化等现象。

另外,评选过程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评先评优之所以饱受争议,是因为评选过程的“未见光”,为了避免“暗箱操作”,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广泛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条件的界定、方式的敲定,以及“一票否决”事项的议定、评选过程的监督、评选结果的公示,都应“在阳光下进行”。

评优评先既是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肯定,又常常是教师晋级晋职所需硬件,应该是一件既慎重又严肃的事情。因此,使工作业绩当之无愧者能评上,使教师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来实现自身发展期望,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及学校的发展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也考验着教育人的良知与智慧。

(作者:汤勇,系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让引领同伴成长成为评优核心

周芳元

面对学习需求不断增加的学生,教师的自身成长成为了一道难题。目前,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教育行政力量的促推,源于自上而下命令式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对接具体学情和师情需求。笔者以为,利用评优促推教师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是一种适合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好办法。

现在的教师培训多采用聘请专家、学者或者教育教学中的知名教师做培训者,希望以他们的专业智慧和影响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受训教师在将培训内容自我吸收内化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相互鼓励和支持。受训者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教师,“同伴”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反思感悟,这种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的培训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专家单向引领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学校教师评优更多趋向于个别教师发展学生和自我发展的成效,然而仅靠这些个别教师的努力,学校教育的改观极为有限。倘若我们的教师评优能够将引领和发展同伴教师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其中,将一举多得。

教师的同伴互助是一种立体效应。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独特发现,可以迅速成为众多同伴教师的共同成果和成就,种种成果和成就的相互分享,可以启迪更多的新思考和新思想的产生,这种点线面体式发展,能为学校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有效引领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和创造。当引领同伴的成长成为了学校评优的一种长效机制,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成为同伴中的优秀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成果。在同伴互助过程中,每一位教师本身的素质如何,对同伴教师能有多大帮助作用,对学校工作带来多大成效,这一切都让老师们看在眼里。老师们可以清楚地从自身的成长所受影响的大小,对身边的同伴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有利于融洽同伴关系,更能够带动整个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

目前形势下,教师的工作有着诸多具体烦琐的要求,教师评优的标准更是难以高度统一。学校管理者如果能够立足团队的发展效应,建立起引领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机制,让一个个优秀教师自主生长起来,让所有教师都能从同伴成长中受益,谁会是教师中的优秀者,就不会是评优评先工作中的难题。

(作者:周芳元,系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13日第2版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咨询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