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博文 > 教育博客
文化是一个民族基因性的东西
更新时间:2017-2-15 13:44:03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曾经问我,我们经常说文化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我当时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觉得文化就是已经有的,被人们接受的,并被不断传承影响后人的那些东西。后来一次,参观一个书展,看到民俗学者梁澄清先生写了一幅字"以文化人",对着那幅书法,我思考并理解,这里的"化"就是影响,就是熏陶,就是濡染,而"文"大概就是文明,优秀的,好的东西吧。文章的"文",就是话说得漂亮,好听,好看;章,就是篇章。领导讲话,公文、会议材料都是由文字组成,但一般不叫文章,领导讲话能够成为文章并被传颂的,除了道理讲得好,根本的还是有思想,有文采。
所以,文化,就是用美好的东西,优秀的东西,影响、熏陶、感染人,教化人,从而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和谐。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一般都经过时间的沉淀,时间的淘洗才流传下来并被人们认可是好的东西,(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落后的丑陋的文化)人们自觉地传承,发扬光大。这种传承和光大,很多时候是一种自觉行动,是一种不需要任何人要求就自然而然可以做出来的一种行为。比如中国的孝文化,就算是文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给孩子说要孝敬父母,尊重大人。如果那个孩子没有礼貌,人们会自然的批评,教育,这种大家自觉遵循,谁违背了都会遭到公众谴责的东西,就是文化,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人们血液当中的一种东西。我们国家这样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比如精忠报国思想,比如大局为重的思想,比如舍己为人的思想,比如世界大同的思想,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比如"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比如舍身求道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代代相传,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血液和民族基因。从比干剖心,到屈原流放,从司马迁宫刑,到范仲淹四起四落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彭德怀冒死上万言书,到邓小平三起三落依然不忘民族振兴……这是一长串彪炳青史的姓名,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他们的精神也一样丰富着中华文化,而这些精神就是那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数后来的人,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可以说,只要你生活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只要你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些东西,就成了你的血液,甚至成了你的一种本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呼吸什么样的空气,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文化有时候就像空气,你可能随时随地都在运用它,但你未必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你如果想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停止呼吸这个环境中的空气,那就是自寻死路。人如果要怀疑自己的血液,甚至想要更换自己的血液,改变自己的基因,那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因此,文化自信,说白了,就是对你自己基因的自信,对你血液的自信,有谁会怀疑别人的血液比自己的更好并企图用别人的血液替代自己的吗?估计没有,所以,那些企图否定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说的一无是处,而把西方文化捧到天上去的文化汉奸,只能说是别有用心。
我们过去贫穷、落后,西方发达先进,所以我们一直对西方是一种仰视,而西方对中国又是处于鄙视甚至蔑视的态度,穷国富国的这种心态当然能够理解,但如果因此就把他人捧到天上,而把自己贬到地下,说到底还是一种奴才心态。说到西方什么都好,说到自己什么都不好,由闭关锁国时期的妄自尊大到近些年来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妄自菲薄,都是一种极端的不客观。西方文化有他们发达的地方,我们当然需要学习,但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的文化说得一钱不值。前面说过,文化是经过长时间沉淀下来对人们有影响的好的东西。我们经常说,到一个地方习惯不习惯,其实就是对那里的文化水土服不服。比如法国的塞纳河畔,一个人,一张报纸,一杯红酒可以静静地消磨一个下午,那是他们的文化;我们国人很少一个人喝酒,也很少一个人喝茶,总要找上三五个朋友,觉得那样才舒服,那是我们的文化;西方家庭,一般极少邀请别人去家里做客,别人也很少去他人家里骚扰,他们讲究的是个人的私人空间,个人的私人时间绝不允许打扰。那是他们的文化(曾经有一个笑话,一个中国留学生回到国内,一个周末,他妈要他开车去一个地方,他当时倒是去了,但归来时给他妈说,仅此一次,以后若要我开车送你去别的地方,必须提前预约!这个留学生把美国的那套文化拿到中国来了,不被他妈骂死才怪)。;我们如果有时间总要邀上几个朋友相聚,觉得那样才热闹,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西方的饮食,以生冷为主,能生吃的,绝不弄熟了吃,美国,喝水加冰,喝可乐加冰,甚至到医院,医生让你喝药,拿来的水里面也有冰块,哪怕你是感冒。在中国吃惯了煎炒烹炸各种滋味的胃口,到了那里,一个星期还有新鲜感,两个星期,还能凑合,三个星期,吃饭就成了痛苦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饮食文化,你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人到了国外,都开餐馆。就吃饭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们丰富多彩,这些你只有体会了才能明白。类似的还可以举出很多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谈不上谁好谁不好,只有是否适应,适应了都好,不适应都不好。比如中老太太,即便到了美国,也会扎堆跳广场舞,否则到了那里就会感到寂寞。但对于喜欢安静的美国人来说,却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安静,他们甚至会报警。这就是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
改革开放,让更多的国人有机会走出国门,看看世界,我们的文化心理当中,就是总说别人的好,总说自己的不好,最初比较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赶上人家,看到自己的差距。但是,当这种心理成为一种惯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盲目崇拜。仔细想想,我们的媒体,有很长时间,更多说的是国外环境的美好,人的文明,社会秩序的优良,社会制度的优越;我们出国旅游归来的老百姓,写文章,与人交流,说的最多的也还是人家如何如何的好,以及我们如何如何的差;西方的媒体,本身对中国就带有严重偏见,说的最多的也还是中国的不好,有时候甚至故意抹黑。长此以往就形成这样一种结果:国外的媒体因为意识形态不同,不说中国的好,或者故意放大中国的不好,让国外的那些老百姓以为中国就是他们的媒体所说的那样不堪;我们自己的媒体,我们自己的国人,又总是拿国外的好来比较我们的差,于是中国真的就里外都不是人。别人不说好,自己的人也跟上不说好,加上西方长期以来掌握着话语权,因此中国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说三道四。总而言之一个意思,就是你不好!你们的制度不好,你们的国体不好,你们的文化不好,你们的政府不好,你们只有和我们一样才可能好。有一度抹黑中国文化,抹黑中国甚至到了甚嚣尘上的地步,其实稍有头脑的人只要略一思考就会明白,既然中国文化那么不堪,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流传了下来?为什么只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根脉相传,源源不断?
这样一说,就会明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中国文化,而且,还必须明白中国文化的同化兼容能力非常之强。举一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历史上,我们也曾经有被外族入侵占领的历史,元代是如此,清代也是如此,但是外来者并不能用他们的文化统领中国,必须适应并熟悉中华文化才可以。
所以,我们要有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历史也正在不断地证明着中华文化的伟大与不朽,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就曾经说: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不管这话如何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更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却是事实。互联网时代,世界正在变得扁平化,那些曾经掌握着话语权的西方大国,再也不能捂住自己的丑陋一面不让他人知道了,再也不能一味丑化和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而让别人还没有办法了,中国的一路一带,亚投行,对落后国家实实在在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构想,和美国的那种只允许自己强大,只能自己霸权,却不允许别人崛起,一旦别人崛起,就要想方设法捣乱,叫你不得安宁的小家子气相比,我们可能更有前途,也更能赢得人气。我们的文化当中,一直就有世界大同的思想,这也就能理解过去即便是家里很穷,只要有人来家门口要饭,爷爷奶奶也总要给上一口吃的;也就能理解在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人都还吃不饱的时候,国家依然还要拿出物资支援非洲那些比我们更穷的国家,这就是一种世界大同的思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也就是让世界因此更和谐,让国与国之间更和平,让各人种之间,更平等,而这些闪光的文化思想,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由自豪和骄傲。至于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长征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把个人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丰富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文化滋养,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持,我们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热点新闻
招生就业
假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