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教育
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思想

更新时间:2019-7-3 14:43:15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的确,教师在课堂内外总能发现不少值得关注的细节:上课该提问谁?板书该怎么写?课堂发言要注意些什么?……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中用心,才能成就教育的光辉。

教学无小事。

课堂上,教师会经常安排学生到讲台前进行交流。学生到讲台前讲解时,常常是眼睛看着教师,此时教师不妨提醒学生:你的目光要与大家交流,你是讲给全班同学听的,老师和大家一起听。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

课堂上,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此时教师不妨提醒学生:手要过头顶。因为学生所板演的内容,要让全班同学即时看得见并能看清楚。


课堂上,学生汇报时,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汇报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预设一致。其实,教师更应该注意此刻班上其他学生的反应如何,对发言学生的汇报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迫切交流的愿望。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期待学生独立思考,可是学生真的独立思考了吗?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吗?教师总是怕学生出错,总是怕学生“浪费”自己的时间,总想着搀扶学生,于是,学生慢慢成了温水中的青蛙,丧失了独立的意识,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如何确定谁发言呢?发言的学生,一定都要由教师指定吗?如果不由教师指定,那是否有其他的方式?教师提问,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想法。教师提问之后,可以指定学生发言,也可以通过抽签让学生发言,或者让学生自主“争抢”发言。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是否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了。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都要等待教师“施舍”吗?如果学生带着想法走进课堂,并且有与全班同学交流的愿望,能在课堂中得到满足吗?现实的情况常常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才能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能不能先问问学生有没有想法,然后再提出问题?


课堂上,一个学生发言时,常常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窃窃私语。这通常是不被教师允许的。教师是否意识到,此时学生的窃窃私语,恰恰说明他们的“私语”表达的可能是不同的想法。“私语”常常是可以公开化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新资源的。


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在别人发言之后还有想法,他能获得交流的机会吗?教师可能不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考虑的是:如果放开来交流,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此处理,让精彩的教学过程演变成了线性的教学流程。一旦变成“流程”,也就意味着教师更关心的是课前预设的教案在课堂中的演绎,忽视甚至漠视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不具有充分的发展性,缺乏意义拓展和价值衍生。


课堂上,学生说的话有时很难听懂。因此,我们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想法,或者我们会误读学生的想法。如果有时真的错误地理解了学生的想法,我们自己能发现听错了吗?同时,学生是否敢于直接和教师说:“老师,您听错了,我说的是这个意思……”


课堂上,教师常常会对学生说“同桌间讨论讨论 ”或者说“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接着就“讨论”“交流”起来了。不过,教师有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关注他们是怎样讨论的,是怎样交流的。学生“讨论”时,教师在干什么, 该干什么?“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下的课堂中已经司空见惯。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学生讨论,是否有基本的规范要求?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积极参与了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的“讨论”是否存在问题?教学中是否有“讨论”泛滥的现象?这些,教师是否都应该审慎地思考一下?


细节成就完美。教学中每一个动人的细节,都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咨询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