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庭教育
孩子上学家长好像陪着又念了一回书?责任感培养从哪来?

更新时间:2019-7-3 14:09:42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家长正在有意创造一种与世隔绝的“温室”状态,不让孩子经风雨,不让做家务,不让了解家庭的压力,似乎只有把孩子的外部学习环境做到极致的状态,才能让孩子读好书,读出名堂。此外,很多家庭都有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现象,各种陪读陪写作业,父母全身心的投入会给孩子错误的暗示:读书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因为父母比自己对学习还上心。然而在“温室”里养出来的孩子,怎么才有责任感?暑期来了,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教师和家长常常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束手无策:自觉性差,多数孩子总是被逼着、压着才会学习,一不管就放羊,而且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识,自觉性这件事,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没有用;今天的孩子体谅他人的能力弱了,情商低,孩子间的交往也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顺畅自然了,一些小孩子自我中心的做法常常让人无法接受,好的行为习惯太难养成了,比如孩子东西乱放不愿意收,回家后坐没坐相、吃没吃相……


很多教师和家长的精力都放在了督促孩子学习上,尤其是家长,这几乎成了他们日常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但教师、家长的教育投入与收获往往不成正比,一通数十分钟的说教过后,孩子可能会好上一两个小时,不久就会回到我行我素的老路上。


01、如何让教育更有效?


一些很懂事的孩子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曾读过一篇真实的小故事,讲的是某校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通过摸手来辨认自己的妈妈。男孩的妈妈是一位下岗工人,那些天做搬运工手上磨起了血泡,男孩本应很容易摸出自己的妈妈,却故意猜错,因为这个孩子知道后面还有一个环节:请猜对的人讲讲是如何猜对的,男孩怕讲出血泡的事,引起其他人的怜悯,他知道妈妈不想活在他人的怜悯中。


这个孩子也是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中,却太过懂事,能够理解他人,相信他在现实中也一定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这个故事也在重复一个老道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孩子早早就有了一种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一位大公司的知名高层主管也曾说过:“我当年的勤奋,只不过因为家里太穷,我着实感到有责任帮助家里摆脱困境。”现实的情境比说教更能让孩子有一个目标,有一颗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心,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空洞的说教往往最无用。


02、“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缺吃少穿的时代,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去宠爱孩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正在有意创造一种与世隔绝的“温室”状态,使孩子更难经风雨。


如今很多家庭都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即家长都在“与孩子一起上学”:台灯下,书桌旁,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妈妈,这道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很多家长丢了多年的中小学知识,都会努力再捡起来,温习一遍,给孩子讲到会为止,陪读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一个重要生活内容,甚至是主要生活内容。


在陪读中,家长和孩子的不同态度非常值得关注。家长催了又催,讲了又讲,煞费苦心,磨破嘴皮,喊破嗓子,甚至都急出心脏病了,但不紧不慢的还是孩子。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样的陪读,孩子越大,他自己的学习动力就越不足,家长苦口婆心地宣讲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你做的与你说的完全不同:你分明在替孩子着急上火,你的孩子为什么要急?


而另一方面,今天的多数孩子除了读书外,几乎不需要管任何其他事,说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点不为过,甚至“窗内”事他们也不会管,家长会主动帮孩子回避很多“不重要”的事:必要的家务,不需要孩子做;家庭的压力,比如家长挣钱的辛苦,也都尽力帮孩子屏蔽,不让他们知道,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如温室般的读书环境。家长们认为,只有把孩子的外部学习环境做到极致的状态,才能让孩子读好书,读出名堂,出人头地。


而部分教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心底也会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类、运动类、劳动类课程视为“软课程”,只会把学科类课程视为“硬课程”,他们也希望孩子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这种温室般的外部环境也扼杀着孩子责任感的养成,在一种由成人造成的几乎是不真实的状态下,孩子甚至没有了正常的存在感,何来对自己、对未来的责任?更别提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了。

03、培养责任感,我们要怎么做?


第一个原则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时间和空间,这也就是在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要把他们的所有时间都“霸”着,不要监管孩子的学习过程,要遵从逐渐放手的原则,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地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让孩子学着承担自己行为的结果。作业中,孩子有几道题写错了,家长是不是必须都要指出来,给孩子讲透?真的不必要,让他们自己碰一下壁,比让他们交一份完美无瑕的作业或许更有价值,那是他们用自己能力完成的,他们要对自己负责。


多一些这样的经历,他们就会懂得学习的价值,“要努力”就能内化成他们自己的呼声。包括生活中的很多选择,都请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主决定,如果不是错得离谱,不是有危险,就请尊重他们,他们会把自己的选择与最终的结果建立联系,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和责任感。


第三个原则就是给他们广泛参与生活的机会,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是一个人正常的状态,只关注一个领域而不及其他的人,虽然活得纯粹,却也是最偏执、最不真实和最脆弱的。虽然孩子小,不一定会懂国事、天下事,但家事一定要参与,这包括必要的家务劳动和家事讨论。另外,与其他孩子的互动,比如在外面与同伴一起玩耍,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间的玩耍正是社会经验积累的过程,他们从中能感受到“承诺了就要做到”“都要尊重规则”等社会责任意识的雏形。


当一位家长按照上述原则行动,让孩子学着自己做事,学着独立思考时,一定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父母看着也一定会着急,但这恰恰是让孩子抛开依赖、学着自己承担责任的关键时刻,如果这一刻家长又要主动代劳或给予不必要的帮助,就会前功尽弃了。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咨询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